星降文库 理论探讨
阴平阳秘之我见
“阴平阳秘”,源自《内经·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。
查遍互联网公开资料,都把“阴平阳秘”称为阴阳动态平衡,百度百科“阴平阳秘”条文: 阴与阳相互对抗、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,以求其统一,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,称之为“阴平阳秘”。 阴者藏精而起极也,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。真阴要有收敛收藏阴精的作用,并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(阴平);真阳要有生长生发抵御外邪的作用,并不让真阴外泄而固束真阴(阳秘)。 “阴平阳秘”中的平、秘都是一个意思,平衡。“阴平”即阴气平顺,“阳秘”即阳气固守,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。”
笔者以为不然。
此四字确实能予人与阴消阳长不同的感受,也与阴阳双鱼图不同。 阴阳双鱼图的实质在于阴阳二者构成一个整体,阴阳各作为其中的一方面能量,既有对立,又互依互存,阳消必然阴长,阴消必然同步阳长。人体的阴与阳却不尽然。
且看“阴平阳秘”中蕴含的阴阳实质。 中医学的阴阳二气,虽仍略显神秘,但各有所主,有些性质无可否认。 阳主动,阴主静。 阳无形,阴有质。 因而中医认为气属阳,血属阴。其实不必把阴气限定为血液,不妨以为人身一切骨肉脏腑有形之质都是阴——即物质的体现。 内经论及四季大象的生长收藏,春夏生长时,阳气散布运行于外,即从地下升腾而出,秋气收敛,阳气逐渐减少在外部空间的活动,冬藏,阳气结束活动,此时阳气不是在天地间消失不见,而是潜入地下,以待来年,即所谓封藏。而阴是收藏阳气的介质,阴自身不动,但为阳气活动提供物质上的配合。
平,有文章解释为安宁,更有人直接以之为平衡。 笔者只想以最简单、原始的意义理解:只是平整,平伏,不超常,不突兀。
风水学称山为“龙”,即“隆”也,因山是地表上突出的部分,有突出就体现不同,所以山的走向是风水言事的指示。 风水看重突出的部分,中医学却认为构成人体的阴气只需平和、平整,不平整自然易与外部形成较多摩擦,既是对外部的和气不足,自身也必然招致损伤。在资源、能力均不发达的古代,尽可能减少损耗无疑是最为合理的策略。 类似地,阳是由人体主控的运动,虽动于无形,却同样需要能量,如阳气过于耗散,或耗费在无益的事上(浮阳外越是一种,其余无法有效控制的异常生长或亢奋等感官异常等也是),则同样达不到理想的健康状态。“秘”,就是能量固守,不耗散。这种固守是由能量和控制力蕴藏在形质内部达到的。
因此,内经认为理想的状态是,阴气平伏(侧重物质,形质符合正常需要即可,不必过盛)不易受损,阳气不但能量充分而且能有效控制和收敛,不任意耗散,如此才能保证人体运动持续拥有充分的能量和能力。 太极拳中有锻炼和考验平衡能力的动作如“金鸡独立”等,不算太难,但也不易,做好该类动作的关键除腿脚有力,还要演练时的精神内守,无论动作多么熟练,断然不可分心旁顾,才能掌握好实时的平衡,此谓精神内治。如比作计算中心对硬件设备的控制,要达到到同等效果,大脑对形体所作的实时调整和控制,反馈调整信息量不知凡几。 如阴不平,隆盛即形质易损,内陷则形质本身不足,阳不秘,则轻易耗散,也就是原文下句提到的“阴阳离决”。阴阳各离于人体,自然难以有精神。
阴和阳的状态是各自完成的,阴是否平,与阳是否秘没有必然关系,就像胖瘦与运动能力没有必然关系一样。 综上,笔者认为,阴平阳秘的直接意义不是阴阳平衡,更不能由此消彼长的平衡关系期望达到精神内治。比如机器设备,虽然有形体,有运动能力,能动,能静,但达不到精神内治。因为精神与形式的模仿是完全不同的。
2025.05.03
四月 初六
乙巳 庚辰 壬申